近日,一条“有赞年会亲历”的帖子在知乎刷屏,关于有赞年会上宣布的年后开始执行“996”工作制度的消息,引发了有赞乃至整个互联网员工激烈吐槽。
图片:
什么是“996”?它是一种上班作息制度,早上9点上班,晚上9点下班,一周工作6天,大多在创业公司。
图片:
站在风口浪尖的有赞CEO白鸦回应称: 几年后回头看,这次绝对是好事,让更多人了解了有赞文化,也会让人才想进时谨慎考虑,不至于来之前和来之后不一样。
但是真的是好事吗?
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默认执行996,但是对外还是宣称:“弹性工作制”,八小时工作制这个劳动法的底线并没有明目张胆撕下来,可是有赞这次年会挑明了这么做。
它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..
不要在低效率陷阱中做伪工作者
原腾讯副总裁、《浪潮之巅》作者吴军博士分享过一个故事:
2006年谷歌成立了中国分公司,吴军将东亚市场相关产品交给了李开复。
可是谷歌总部对于李开复负责的北京和上海工程师的评价特别低,当时北京三、四个工程师工作效率甚至抵不上谷歌总部的一个工程师。
于是吴军亲自回到北京,发现北京工程师特别忙绿,但是产出却不高,而且显得十分焦虑。
图片:
吴军博士让每位工程师罗列了5项优先级最高的事项,并问他们是否完成其中一半工作就会减轻焦虑?所有人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。
事实却恰恰相反,为什么呢? 1.因为在互联网公司永远不会有工作做完的时候,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太快。 2.更因为互联网产品开发是一个动态优化迭代的过程,根本没有一个静态的版本,新的问题总是会不断涌现。
新出现问题都需要第一时间解决吗? NO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些。
那些每天都显得特别忙,同时也特别焦虑的“优秀加班”员工其实就是谷歌内部所称的 Pseudo Worker,中文译为“伪工作者”。
伪工作者:那些每天把自己搞得很忙,虽然看着会解决一些问题,但是这些工作并不会产生什么特别好的效果。
相比于国内“狼性文化”、“996”的拼命模式,谷歌和FaceBook则采取相反的激励模式:
他们衡量一个员工的评价,不是基于他写了多少行代码,而是所做事情对于产品产生了多大的效果。
在一个最需要创新的领域,通过工作时间来限制员工,怎么会有土壤培养高效率的员工呢?
这次有赞的行为真的有点本末倒置,白鸦最需要做的是让员工站在“能让公司获得最大收益”的基础上去做事。
要让所有员工明白积极工作的最大受益人是他们自己,而不是通过“996”来让员工产生巨大抵触情绪。
男程序员们,别只顾低头写代码了
图片:
互联网的大环境往往很难很快改变,那么作为互联网公司核心的程序员们,如何才能在这样激烈、险恶的环境中稳步提高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?
健男会从6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.注重沟通能力培养 2.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.打造个人IP 4.扩大自己社交圈 5.坚持读书习惯 6.闲暇时间的管理
1.沟通能力
沟通在每个行业都很重要,在平时工作中沟通能力强的同事也会更有职场竞争力些。
在参加多个部门协同进行的会议中,经常会发生分歧和争论,对于程序员来说在会议中表明自己观点、即时沟通一直是很大痛点。
所谓的程序员沟通,最常见的包括:日常开发中与产品经理沟通需求、与技术人员交流技术、向领导汇报工作、与跨部门同事吃鸡等。
有时候程序员看似坐在座位上冷静编程,其实内心波涛汹涌,有可能正在经历一种崩溃,他们有可能正在和bug生气、更有可能是在和产品经理怄气。
图片:
也许一部分程序员会说,与人沟通本身就不是我所擅长,我们之所以选择做技术开发就是因为不爱和别人说话。
程序员著名网站StackOverFlow创始人之一Jeff Atwood说过: 成为一位杰出的程序员其实和写代码没有太大关系。 做程序员确实需要一些技术能力,当然还有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。
如果仅仅认为写代码是人与机器在沟通的话就大错特错了,与人的沟通能力永远是你必须要跨越的瓶颈。
甚至可以说写代码本身就是一种沟通,通过代码来表现沟通的结果。
沟通的一个难度在于清晰的传递内容和观点,特别是讨论某一重要产品实现流程,必须要和产品经理反复确认才可以推动下一步工作。
在《黑客与画家》中Paul Graham说过: 判断一个程序员是否具备“换位思考”的能力有一个好办法,那就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复杂的技术问题。
不信的话你可尝试用“人类的语言”来向产品经理讲清楚区块链的实现原理,一旦你开口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区块链的理解有多无知。
沟通另外一个难度在于场景复杂,不论是在线沟通还是面对面沟通都是一种载体的传递,这种载体包括你的语言组织、眼神、姿态、动作,甚至包括你的气质。
所以沟通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勇敢的尝试,并迭代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说话、交流方式,可以多尝试用换位思考。
2.提高解决问题能力
在程序员队伍中,有一部分人特别好学,经常会买各种类型的技术书,周末还会上技术类的网课,照努力程度来看,他们已经可以和大牛相媲美。
可现实情况却是,他们距离大牛的差距越来越大,为什么呢?
图片:
因为他们只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而已。他们也进行了阅读,但是他们看的不够精细,对于很多知识只是粗略一览。
特别是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利用手机来看技术类的文章很多都无法深入,经常只对字面意义进行了理解,没有做太深入的思考。
对于程序员来说,理论知识的过度累积也许只能让你成为一个假大空、只会夸夸其谈的代表。
心理学家丹尼尔.威林厄姆在《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》中提到: 反复练习的价值,在于使某些认知活动可以自动化进行,从而为思考时所用的工作记忆腾出宝贵的实践。
其实,你掌握了多少技术知识,并不取决于你看了多少技术的书,记住了多少知识点,而只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相关的知识。
所以说,程序员最重要的能力绝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,而是解决问题、适应新技术、认知迭代的能力
那如何通过实践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?
1)首先要从知识的源头去找寻
github和英文官方文档都是很好的资料来源,平时也可以适度关注高质量、更新频繁的国外大牛的技术博客。
不要轻易使用百度,因为你搜出来都是百家号。
不要轻易使用二手的知识,那是被别人咀嚼过的。
2)通过问题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
你看Android源码,从头开始看估计10年都看不完。
因为信息是无穷尽的,你想通过大量的信息来建议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低效的。
这时候如果你带着一个个小问题(开机启动、异步消息、屏幕绘制等)去解读源码,这时候你会发现源码变得好理解了。
平时通过发散的问题找到对应解决方案,在需要的时候深入学习对应的知识,这才是一种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3)对问题进行整理并输出
《美国之梦: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》中有一段: 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,采用了“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项,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,再实践另一项”的方法,为了监督自己,他便每日自省,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做比较,持之以恒。
对于程序员来说,最好的反省方式就是写技术博客。
当我们写技术博客,进行技术输出时,我们会分析所写知识点的“内在深层结构”,我们会调用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,这样会加深理解深度。
一篇技术博客要被人读懂、把人说服,这需要一个清晰的逻辑表达、充分详细的代码以及缜密的思维,完成整个闭环,才是提高程序员能力的关键。
除了自身理解之外,写博客可以带来一个明显的好处:能收获的即时反馈,也就是用户的评论,评论中蕴含中巨大的价值。
评论可以修正你对知识理解上的错误、局限,也可以让你认识到自己认识的盲区,通过“用户反馈”来进行认知和产品迭代,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互联网思维。
图片: (别改需求了Pm大大,我不写了还不行吗)
关于后面4点,会另启一文。 至于为什么只说男程序员,下文也会进行解释
大家再见,我是jian男,健康的健。